阿福童课程:实现山区孩子的成绩梦

2019-07-02

许多老师会问,“阿福童课程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是否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课成绩呢?”的确,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或许从发生在贵州省黔南苗族布衣族自治州罗甸县董王乡交足小学孩子们的真实故事里,大家会找到答案。
 
  “交足小学是董王乡五所小学之一,1992年由当地的一位初中生建立的。由于大多数孩子家庭生活困难,整个家庭的年收入只有2000-3000元,所以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有超过60%留守儿童。“他们的衣服都是穿了一年又一年,即使袖口、领子都破了还是要继续穿。去年来的时候,孩子穿的就是这一件,今年再来,还是这一件。”百特教育项目专员孙方红老师心疼又无奈的说。

    2009年8月,孙老师第一次来到董王乡,当时一位当地老师告诉她,“交足小学各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5-7分,最低的一次仅有1.6分(百分制)。”然而,这一切在2012年有了转变。在这一年,交足小学来了两位年轻的女老师——符晓和吴家利,她们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交足小学去支教。而就在那一年秋季,两位老师与阿福童课程结缘——参与了百特教育培训师王雄老师、刘治全老师所实施的阿福童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符晓老师想把阿福童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而吴家利老师则觉得:“课堂是用来学习的,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看的是分数,不是学生上课时的参与度和快乐。”由此两位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各自的班级也产生了不同改变。

    回到学校后采用阿福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符老师,班里的学生逐渐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上课也开始积极争先发言;而吴老师继续按照学校常规的教学进行,每天起早贪黑的指导学生们学习、复习,对学生们严格要求。转眼期末来临,两个班的学生成绩都有明显提高,但符老师的班级平均成绩从5-7分提高至40分。

    2013年春季,受符老师影响,交足小学支教老师宋怡茹、苗艺莺及学校负责人梁正录老师参加了在罗沙中学举办的阿福童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回到学校后,他们就把学生的桌子、板凳摆成了U型, 将阿福童课程里面的小游戏应用到自己的学科课堂中,从此在语文、英语和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成为了主角,教师成为了促进者。

    变化慢慢开始了,以往孩子们逃课的现象不见了,孩子们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舞台。而学期临近结束时,三位老师开始忐忑不安了,“这个学期孩子们是高兴了、也踊跃参与发言了,期末考试只要别是全乡最差就谢天谢了。”三位老师如是说。考试完便阅卷,最先出来的是语文,平均41分,教学条件最好的中心学校才35分;紧接着是交足小学的数学的试卷里出了全乡唯一的一张90分,并且班上的英语平均分超过了60分。当天下午成绩统计完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是全乡第一,而且班上的第一名也“奇迹”般的成了全乡的总分第一名。这一切,对于一个只要求不垫底,一年级时曾考出让人无法置信的1.75平均分的小学而言,在三年级时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短短一个学期(半年),孩子们成绩巨大的提升让支教老师们惊喜不已。

    遥望一座座山头,突然发现交足满山黑色的石漠化岩石——刚来这里支教的老师经常会问村民的一句话就是 :“这真的能长出粮食吗?”然而短短一个学期过后,一切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翠的山群。仔细一看,原来那是笔挺的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不知什么时候爬满了山头,风一吹满山摇摆,庆祝着丰收的到来,那摇曳中玉米穗就像孩子们所取得的学习成绩一样,在饱满时微笑的低下了头,孩子们在笑着,它在舞蹈着,如此金光灿烂。

\

捐赠支持 订阅资讯

订阅佰特快讯,了解我们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