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认知拼图项目社团活动案例

2019-07-02

案例:城市暴走,走出自我!
地区:贵阳•贵州
学校: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小组成员:唐龙彪等5人
Aflateen带给我们最需要的机会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唐龙彪一个来自农村、在城市求学的帅小伙,进城以来持续关注着流动儿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一个可以给流动儿童带去些许改变的机会。
听说Aflateen青年行成长大赛支持青年小组做自己想做的活动后,唐龙彪十分兴奋。虽然以前也参加过一些为流动儿童义卖筹款的活动,但钱捐给谁了、怎么用了、用得好吗……这些问题唐龙彪无从得知。他迫切地想通过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那些进城的农村孩子,于是借此机会,他就和社团中的其他四名大一新生组成小组,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那些进城的农村孩子。“青年行活动需要我们进行团队合作”,唐龙彪在接受访谈时说。
认识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大赛培训课程中,“认识自我”这个环节让五个青年人对自己有了新的审视,以前大家总认为要做多伟大的事才有意义,但课程让他们意识到要看清自己的价值,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很小的事,也一样有价值。
“那我们可以为农民工务工子女做些什么呢?”在培训老师的带领下,五个人采用思维导图、问题树等工具,一步一步总结农民工务工子女的现状,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前脑子里的问题总是上一个还没想清楚,下一个就接着来了,然后我就乱掉了不想了。但课程教会了我们怎么一个一个地应对问题,一个一个地想明白原因。”队长周自美略带自嘲地口吻说。
经过大家共同的思考,小组成员逐渐对问题与原因达成了共识,并将小组活动的目标确定为“让农民工孩子认识自己的世界”。
那么,做什么样的活动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呢?经过头脑风暴,小组最终将目标落地在一个小小的“暴走”活动中,也就是带领孩子们徒步游览贵阳市的著名景点,乘坐公交车参观市区。
“行走是了解一个地方的好方法,因为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很多,也可以亲耳听到很多。” 唐龙彪将自己过往了解城市的经验,转化成了活动创意,并在组员和培训老师的支持下,共同将点子变为了行动。
周密计划很重要,从容应变更可贵
暴走活动计划过程中,小组成员汪闫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她经常参与支教活动,所以对流动儿童小学校十分了解,很顺利便确定了三元小学的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活动,又因为她对贵阳市区比较熟悉,于是团队在她的指引下又很快确定了暴走方案——从学校乘车至甲秀楼游览,再徒步到喷水池休息,然后继续步行至贵阳市图书馆参观。
虽然小组做了充分的准备与计划,包括挑选的50名小朋友中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比例平衡、购买足量的饮用水、安排代表城市快餐文化的肯德基作为午餐地点、查看活动日天气等等,但总有一些意外情况挑战年轻人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但他们却老成地说:“发生的都是合理的,我们只要不慌乱,总能想出办法。”这种一切发生皆合理的态度,正是Aflateen要传递给年轻人的。
队长周自美回忆道,活动当天,天公不作美,飘起了小雨,团队虽然通知过孩子们准备雨伞,但仍有一些小朋友忘记带伞,于是只能安排两人共用一把伞。但聪明的团队成员恰巧利用这个插曲,将那些并不十分熟悉的小朋友结成对子,在同一把雨伞下,小朋友们两两熟络起来,欢声笑语配合着雨滴的节奏。
与突然变化的天气相比,孩子们出乎意料的表现让团队五人异常兴奋。“在图书馆和甲秀楼时,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听讲解记笔记;走着走着就有孩子问这条路叫什么名字,那座山是什么山,古城有什么故事….” 队长周自美如数家珍一样介绍着。有时孩子们会问一些团队成员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但团队成员并不觉得尴尬,而是努力用各种方法获得答案,比如询问本地人或百度搜索。这种情况屡次发生后,团队反而借力打力,有时即使知道答案,也故意不告诉孩子们,而鼓励他们去询问路人,孩子们总会带着骄傲的神情跑回来告诉大家。
 
让爱传递
   “贵阳市有那么多务工人员子女,而我们只是带了50个小朋友去看看他们的世界,远远不够。但我们并不沮丧,因为只要影响到几个,哪怕一个小朋友,我们也认为是成功的,因为相信他会再去影响更多的人。”带着这种期待,五个青年人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次活动应该怎么做了。队长周自美表示,还有很多点子可以用在以后的活动中。比如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们去一些大公园,那里会有很多贵阳本地人,了解贵阳市的老年人也会很多,孩子们可以尽情向他们提问,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又比如可以改善活动的流程,当大家走累的时候,就停下来坐一坐,及时分享讨论游览参观的感受。但唐龙彪更担心的是活动资金的来源,虽然想过通过义卖来积攒资金,但曾经卖被子的亏本经历让他感到强大的压力。而周自美却坚信只要用心设计好项目,自会有很多爱心人士与企业愿意帮助孩子们“走出自我”!
 

 
附件二 唐龙彪个人自述
大家好,我叫唐龙彪,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90年出生),生活在80后和90后之间,接收着80后和90后思想的渲染,过着一种80后不80后,90后不90后的生活,就像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一般,过着一种不是城市人的城市人,不是农村的农村人的生活。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大方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从小就一边帮助家里面干农活,一边在村里面那个学生人数不足百人的乡村小学里念书。由于父亲英年早逝,家庭贫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我第一次走进教室,走进知识的殿堂的时候,年龄已经是9岁了,个头总是比其他同学高,在班上是名副其实的小大人。后来还不时辍过学,导致时至今日,还是一个没有走出教室的学生。一路走来,离不开那些好心人的帮助。于是我有了一个梦想,长大后也要像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一样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的家乡附近的小学
进入大学后一直热衷于公益,跟学长学姐们去过很多地方支过教,帮助过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城市的边缘有一群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带着一颗拯救世界的人来到城市的边缘,当回到学校后,才知道自己被拯救得更多。
 
初次认识公益
在进入大二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这样一个项目——Aflateen青年行。这个项目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软技能和财商技能,帮助青少年择业、就业和创业,让他们成为负责人、懂理财、积极改变世界的幸福公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学习实践的契机,便申请参加了社团培训活动,再活动中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亲手组建了Aflateen 社团小组。开始了我们的旅行。
\青年成长特训合影
 
我与农民工子女
我们的团队成立了,我们的旅游也将拉开序幕,通过开始讨论,我们接下来的计划和工作安排,在讨论中,我们得知这样的一个情况,在城市的边缘化地带,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化地带,对城市的生活一无所知,也对自己的家乡的情况毫无了解。他们就是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他们带到了城市,加上中国城乡二元分化结构的严重性,以及自身的原因,他们既要继承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融入现代化城市的文明,这给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夹缝里面的农民工子女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困挠和负担。据调查,2008年,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是13万人,时至今日,8年的时间,贵阳农民工子女的人数已经翻了一倍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在全国,大小小的城市上千上万,有多少农民工子女们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敢想象。他们在过着迷茫的生活,他们很需要大家的帮助,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中国城乡的和谐,不便于促进城乡生活的发展。我是农村出生,有一定的感触。
\城市郊区学校的孩子们
    了解了这个情况,知道了这个信息,我们展开以贵阳三元小学为目的进行了调查和讨论,最终在漆国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规划了“农民工子女认知拼图”的项目我们确定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关心,让他们重新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自我认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农民工子女拼出一个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认识城市
让孩子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进行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是如何运转了,了解城市生活的规则,让自己也参与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之中来,共享现代文明,共同促进城乡生活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我们开展了“农民工子女认知拼图“项目活动之一:城市暴走。
从甲秀楼到筑城广场再到中华中路,再到省图书馆在一天里有认识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让我们在快乐的暴走里,去建构一点一滴的认知。
\城市暴走,孩子们在省图书馆参观!
 
二.认识家乡
通过孩子们自己对自己家乡,自己的家谱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农村的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认识自我
通过对认识城市和认识家乡,孩子们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以及从城市到农村的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共享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不忘记传承农村优良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定位上有一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成为积极改变世界的幸福公民。
我觉得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们能做一点就会改变一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捐赠支持 订阅资讯

订阅佰特快讯,了解我们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