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封面

王胜访谈:公益和商业融合 推动公益可持续

2015-11-12

        2015年11月8日,百特教育理事长王胜先生参加了“2015生活与发展”研讨会,与来自杭州市的专家学者和公益的实务人员及上海、江苏,还有浙江省内台州、海宁很多地方的公益实践者,分享了自己对于如何将公益和商业融合以推动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创新的看法。参与的嘉宾还包括“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公益委员等。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会议由浙江大学、光明日报社、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各界专家围绕“我们”视野下的社会与市场这一主题,就共享(分享)经济体与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创业社群与产业提升、新型社群与人格魅力、城乡互融人才流动与乡村有机更新、生活文化礼俗重建与公共文化创新、“工匠精神”与产品品质、公共机构运行的规范与创新、公益项目的运营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八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下面是王胜先生的发言分享:
        谢谢主持人的邀请,很高兴来跟大家分享我们所做的工作。
        简单介绍一下百特教育,百特教育于09年在上海浦东注册,致力于做青少年的经济公民教育,是一个非盈利机构。目前在全国有十个地方注册了分支机构,杭州这边也在积极努力筹备中。我们的愿景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经济公民,经济公民拥有有五个特征:其一是会做选择。作为一个经济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会做选择;其二是负责任,要有责任感,无论是对自己、家庭,还是对社区,负责任非常重要;其三还必须懂规则,不仅是外部规则,还有自己的规则以及最后两点愿意合作、敢于创新创业,这五个元素构成了经济公民的逻辑体系。
       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在中层和中下层两个领域里面做。中下层主要是做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儿童、乡镇中心的留守儿童,以及在贵州、云南山区这些乡村的留守儿童;我们也在做另一部分的工作。我们在发掘城市或者是乡村的青少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竞争性导向的应试教育环境,做人教育有所忽略。学校教育跟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完全是分离的,我们的孩子在社区里没有固定的玩伴,而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丰富的文化圈子。我们小时候都是在大院子里玩着长大的,而现在的孩子几乎个个都像孤独城市中的隐性孤儿一般。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面生活,他们在周末或者是放学之后要么做作业,要么是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辅导班实际上是另外一类的学校,还是无法提升公民素养。
        我们怎么做?经济公民教育所做的空间一个是在学校,一个是在社区,这是过去六年来百特一直尝试做的领域。在学校里面我们做社团活动,在社区我们建立儿童中心推广课程活动。
        这个事情怎么做?经济公民教育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做这件事情?我们设计的课程有经济学的课程、财商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和创业课程,简单来说,这些课程其实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里都不教的,具体来说如何教孩子们做时间管理、做沟通,如何开一个班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财,无论是孩子的零花钱还是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一两千块钱,怎么做小型的商业,甚至我们在小学里也可以教授孩子们学习如何创业,如何在学校里面创造这些环境让他们做,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过去六年时间我们在上海、江苏、四川、贵州不同的场地,无论是在城市里比较好的公办学校或是在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在贵州贫困山区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都在努力尝试把我们的经济公民课程实施起来。现在看来,我们的坚持是卓有成效的,比如在常州武进的外国语学校,他们学校有农场、电影院、咖啡馆、超市和邮局,实际上所有的这些东西全部是孩子们自己管理。比如说电影院,原来的大礼堂改造成了电影院,由一个班去承包管理。星期五下午放电影,孩子们自己负责卖票、做海报和学习管理。同样在超市,也都是由班级为单位来管理。孩子怎么得到这些钱?在学校里面流通的钱跟实际生活中拥有的钱不挂钩的,是他们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的代币,使他能够获得看电影的机会、跟校长吃饭的机会和在校园里举办演唱会的机会。比如说今天主动打扫教室,或者下课不奔跑了,他们有很多得到钱的机会。得到了钱有各种各样花钱的机会,我要举办个人演唱会、办画展,我要讲故事,我要做演讲,诸如此类,就有这样一个如何挣钱、花钱的商业机会,这个跟他们如何成人、如何提高学习紧密挂钩,成为一个可以培养公民素养以及经济才能的良好的场所。
        我们在贵州山区也实施同样的事情,留守儿童的学校其实是比较难以管理的,因为老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加上纪律混乱,孩子们也不愿意学习,打闹很严重。我们刚开始想这些留守儿童是带着干粮来上学,没有钱,如何进行经济公民教育?后来发现用班级银行的方式,用代币的形式同样他们可以把自己管理得很好。一个班级通过孩子们自己来创造和花费这些财富,使它可以自我管理起来,班主任就基本不用管理了。他们相互之间组成供销社和合作社,日常生活、合作和创业都变得更加有序,学习能力同样得到了提升,经济公民教育就做起来了。我们在贵州山区建了有几十个学校的班级银行和学校银行体系。我们后来又想到学校生活跟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实际上是脱节的,他回到家怎么办?因为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家庭里面形成的,并不完全由学校教育就能够养成,回家怎么办?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在社区里面也尝试建立一个公共教育的空间,让孩子回到家之后也有机会跟别人交往,能够学习自我管理,公共生活。2013年,百特把北京潮阳区大读城后面的一个城市社区图书馆买下来,改造成今天的阿福童体验馆,里面有阅读室、电影院,也有学生做作业的地方,孩子们放学之后不用回家,在这么一个公共空间里面可以做作业,游玩,甚至自由发呆和看书的场所,在这个馆里面也可以用代币的形式让他们自我管理起来,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馆本身的管理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建社区中心的一个很大困难在于你实现了社会价值就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很难能够经济持续,你要交房租、人员工资、水电、上课,所有这些加起来,这个成本是很多社区图书馆做不下去的重要原因,要么你就变成辅导班,变成辅导班不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辅导班是商业的事情,孩子们得不到成为经济公民教育的环境。我们综合以上因素,决定把这个馆的人员放到最低,只能一两个全职人员,更多是志愿者,让孩子、家长做志愿者,降低成本,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自我管理。上馆里的时候鞋子不能乱脱,车子不能乱放,不要吵闹,要让他们自己遵守规则,成为自己的老师,诸如此类。另外如果他们需要有学习文化辅导的话,需要提升学校能力,该付费的付费,只不过付费比外面要便宜一点。北京的阿福童体验馆花了一年半时间实现了自负盈亏,管理也逐步踏上了整柜。
        同样的阿福童体验馆模式在乡村能不能做呢?今年在陕西省一个村,我们也建立了一个阿福童体验馆。我发现在我们的乡村,甚至在县城,在目前生产方式的大潮改变下,一个个乡村都是文化沙漠,没有孩子们能够阅读的地方,乡村田野是足够玩耍的地方,但是是一片文化沙漠。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有图书馆、阅读室、游戏室、科普工作的工作室,乡村里面多为留守儿童,放学后孩子们就到馆里来做作业。今年9月1号开张,阿福童体验馆立刻成为当地乡村里孩子们最好的去处。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有几十个孩子来报名,当然也开了部分文化课,也有一些跆拳道及美术课,所以到10月中旬,这个馆已经实现自负盈亏了,当然我们自己也投了一点钱。但是一个小小的社区馆能够实现自负盈亏,同时能成为培养经济公民素养的这样一个实体、一个教育公共空间,是振奋人心的。它只要实现自负盈亏,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开更多的馆,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回到自己的乡村,创建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我们尝试了很多时间来做,在城市或者乡村不同的方向,能够让孩子在公共空间、学校及社区里建立培养良好素养的技能。、
        目前百特的课程大部分从国外引进,从3岁到25岁,不同层级的课程本土化已经做好了,陆续准备在全国各地推广。过去六年时间里,我们在全国试点,受益的人群大概是54万儿童和青少年,但是这个事情只是百特自己在尝试,在做试点,哪个可行,哪个不可行,未来的战略计划希望是在未来五年能够把受益群体扩展到一千万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必须把项目变成产品,产品意味着别人可以复制、购买,哪怕是你赠送也是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东西;第二必须跟各地的NGO合作,跟当地的政府-中国最大的社会资源拥有者和推动者合作,或者说公益能够做得最大化效果的其实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找到好的当地政府跟它合作,效应会成倍放大,不要以为公益组织能够自己做什么,你能够提供一些经验,政府有效利用就是最大的效益。我们今年跟20个教育局合作推广这个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一个平台是网络,没有网络在未来的世界是无法发展的,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在于能直接接触到家长大众群体,所有的公民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家长的配合是无法做到的。
    今天我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让更多的儿童能够成为负责任,有担当、乐行动和敢创新的经济公民。
    谢谢大家!

捐赠支持 订阅资讯

订阅佰特快讯,了解我们的进展: